首页

湘香女王在线

时间:2025-05-29 22:51:57 作者:“劳模”长三乙火箭首次为中国小行星探测“搭天梯” 浏览量:86939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劳模”长三乙火箭首次为中国小行星探测“搭天梯”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天问二号探测器精准送入预定轨道,顺利跑完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第一棒”。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白国龙 摄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此次任务是长三乙火箭第109次飞行,也是其首次挑战地球逃逸轨道发射。

  地球逃逸轨道高度高,火箭挣脱地心引力束缚所需的能量就更多,速度也更快。此外,发射窗口窄,入轨精度要求高,分离速度误差控制严……发射难关一项又一项,“劳模”长三乙火箭如何跨越重重难关,为此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搭天梯”?

  力气足:5.55吨运力精准匹配

  长三乙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一款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亦可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其他轨道卫星的发射。

  作为中国高轨主力运载火箭,该型火箭是“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兄弟”中“力气最大”的,特别是2020年实施“双提升”工程后,火箭运载能力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5.55吨,与天问二号探测器质量要求更贴合,成为本次任务的“最优解”。

  飞得高:直达高轨,精准“投送”

  以往发射地球轨道范围内的载荷,火箭分离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9千米。此次任务中,火箭分离时的速度需超过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才能使天问二号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地球逃逸轨道。

  不仅如此,目标小行星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弱、捕获难度大,这对火箭入轨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火箭入轨速度不仅要达到每秒11.2千米,每秒偏差也不能超过1米,否则可能造成探测器距离小行星百万公里的级差。

  火箭专家解释称,如果将火箭入轨比作投篮,这样的入轨精度,好比在上海投出一个篮球,要投中位于北京的篮筐,还要保证篮球入筐时的飞行角度和速度。

  为此,研制团队在采用迭代制导技术的基础上,还运用了末速修正技术,在分离前实时调整火箭速度、姿态等,确保探测器精准踏上深空之旅。

  靠得住:百战锤炼,飞行更可靠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首个宇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型运载火箭。自1996年首飞以来,它托举“北斗”、“嫦娥”、风云卫星、天链卫星等“乘客”问鼎苍穹,保障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历经百战锤炼的长三乙火箭如今越飞越稳,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早在2018年,天问二号发射任务就“花落”长三乙火箭。“火箭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执行其他发射任务的同时,长三乙火箭也在一发发积累中为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打下更好的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张亦朴说。

  谈到长三乙火箭长期稳定、可靠的表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闽慷也表示,多年来,型号团队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与可靠性提升,大大提升了长三乙火箭的整体性能与竞争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多样化的发射需求,为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四川盐源苹果迎来丰收

在印度尼西亚,中企承建的芝拉塔漂浮光伏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可为约5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在乌干达,中企承建的卡鲁玛水电站项目最后一台机组发电并网,每年将减少碳排放348万吨,相当于种植150万棵树;在巴西,中国车企比亚迪正在建设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工厂投产后将为当地新增5000多个就业岗位……近年来,中国有序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在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减碳目标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 中坦两军组织联合指挥训练

同江铁路口岸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属于国家一类口岸,2022年11月开通运营,2023年7月开行首趟去程中欧班列,同年10月实现班列双向贯通。

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澳门特展揭幕

据了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天津公安机关加大全链条、全平台、全领域打击力度,侦破网络谣言案件17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人员203名,清理各类违法有害信息7651条,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710个;侦办网络暴力案件30起,依法查处实施网络暴力涉案人员35名,其中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名、行政处罚33名;侦办网络黑灰产、网络水军案件82起,打掉违法犯罪团伙1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9名,扣押涉案手机683部、涉案手机卡278张。

聚焦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外大咖共话合作、共商发展、共谋未来

来自巴西的木薯专家路易斯·萨瓦罗获得2023年度海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他长年来致力于推进海南热带农业的科研创新活动,指导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木薯团队培育出多个木薯新品种,促进了海南木薯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深化改革看山东)山东打出改革“组合拳” 寻找高质量发展最优解

故事越写越顺。莫言发现了戏剧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相通之处:擅长白描,几乎没有心理描写,人物性格基本依靠对话、行为来展现,流畅自然。这正是比西方小说优越的地方。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